古稀老人唐桂義:46年續(xù)寫“長城故事”

時間:2024年10月31日    熱線:0311-85290821   來源:中新網(wǎng)河北

  中新網(wǎng)河北新聞10月31日電(楊文進 陳儒)燕山頂上唱長城,烽火臺前撫石磚……隨著網(wǎng)絡(luò)短視頻《鼓韻長城》熱播,現(xiàn)年75歲的唐桂義被眾多熱愛長城的網(wǎng)友知悉,他弘揚長城文化、講好長城故事的初心也呈現(xiàn)在觀眾視野。

唐桂義(右)與弟子在徐流口段長城傳唱長城故事。 李彬 攝
唐桂義(右)與弟子在徐流口段長城傳唱長城故事。 李彬 攝

  歷時三個半月,徒步40公里踏查長城

  唐桂義是土生土長的河北遷安人!皟簳r常聽老人傳頌長城的動人故事,現(xiàn)在我要親眼看看、親手觸摸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1978年4月初,接到長城普查任務(wù)的遷安文化館職工唐桂義等3人,踏上了東起徐流口、西至紅峪口的長城普查之旅。

  測量城墻長度、寬度,敵樓位置、造型建置、敵樓結(jié)構(gòu)和名稱;記錄磚長、型號、所發(fā)現(xiàn)石碑的位置、造型、碑刻;搜集有關(guān)修筑長城的典故……這些資料都要用文字和照片記載下來!霸绯勘持詹橛闷飞仙,中午在長城城樓里席地而坐啃干糧,晚上回到長城沿線的村里洗膠卷、整理收集的資料,走到哪就吃住在哪!碧乒鹆x回想起來當(dāng)時情景還歷歷在目。

2005年5月唐桂義驅(qū)車去往白道子村的路上。 陳儒 攝
2005年5月唐桂義驅(qū)車去往白道子村的路上。 陳儒 攝

  攀到懸崖邊測量尺度、爬到城樓頂端測量坯水磚長度,遇到路滑陡坡還要互相拉扯、手爬腳蹬;穿壞了鞋,掛破了衣服,劃傷了手臉……歷時三個半月,唐桂義一行3人將遷安境內(nèi)長城情況組成萬言材料,上報遷安縣、唐山市和河北省查存,為后來的長城考察和史料匯集提供了參考借鑒。

  歷時10天,騎車走訪長城沿線22個村

  黑樓、白魚樓、小媳婦樓、唐大鼻子樓……敵樓有趣的名字背后一定有它的歷史典故。踏查長城之旅讓唐桂義與長城結(jié)下不解之緣,也激起他搜集整理長城故事的興趣。2005年5月,唐桂義由夏官營鎮(zhèn)文化站出發(fā),開啟了騎行探訪長城故事之旅。

  徐流口村“小白魚樓”、冷口關(guān)“八面金斗城”“馬駒樓”、大龍廟村長城建筑故事、河流口村“王大力樓”……單騎考察長城,唐桂義有著十足的耐力。

  他以徐流口村為起點,沿長城向西,用時10天走訪22個村,往返行程200多公里,采訪70歲以上熟知長城故事老者83位,搜集長城修建歷史及民間故事66篇。

唐桂義(后排左二)與孩子們在白羊峪守備署前一起傳唱長城故事。 李彬 攝
唐桂義(后排左二)與孩子們在白羊峪守備署前一起傳唱長城故事。 李彬 攝

  歷時三年,自編鼓詞唱長城

  “遷安城樓一百六,我們給大家報城樓,白魚樓小井樓,大唐小唐鼻子樓,尖嘴樓下凹樓,紅峪口還有估堆兒樓,華樓蛇樓龍門樓,平樓還有螞煌窩樓……”《鼓韻長城》第二集《報城樓》悠揚的唱腔在白羊峪長城之巔回蕩。

  以樂亭大鼓為主要表演形式,反映徐流口、河流口、白羊峪、紅峪口等遷安長城沿線壯觀風(fēng)景,展現(xiàn)長城文化精神的短視頻《鼓韻長城》去年年底熱播,演唱者正是唐山市樂亭大鼓代表性傳承人唐桂義師徒三代。

  2021年起,唐桂義與遷安攝影愛好者馬振祥將非遺項目樂亭大鼓與古老長城融為一體,歷時3年錄制了《鼓韻長城》短視頻。凌晨4點出發(fā)、在山勢險峻的山嶺間穿梭……只要能拍好長城,古稀之年的唐桂義從不覺得累,看著每集近50萬人次的點擊量,聽著孩子們用優(yōu)美的樂亭大鼓傳唱長城文化,他樂在其中。

  走長城,訪長城、唱長城,46年來,唐桂義用腳步、筆墨和鼓韻抒發(fā)著對長城的熱愛,在燕山腳下續(xù)寫了一篇情義綿長的“長城故事”。(完)

編輯:【梁周杰】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fù)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zé)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