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承德10月30日電 題:河北興隆百年砂畫:從“復活”到走出國門
作者 張桂芹 賈曉穎 謝敏金
“創(chuàng)作時先用清水把彩砂洗凈,再像油畫一樣在板上涂抹,把兩種彩砂混合在一起能創(chuàng)作出漸變色,彩砂顏色多達100多種。”29日,在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鄭氏砂藝傳承人鄭鐵軍行云流水的嫻熟手法中,一幅《花開富貴》躍然板上,生機盎然。
走進位于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霧靈山腳下的鄭氏砂畫展室,梅蘭竹菊、京劇臉譜、十二生肖、山水字畫、古典美女、興隆風光、花鳥唐卡……鄭鐵軍指著這些琳瑯滿目、耳目一新的藝術作品稱,都是用砂子制作的,剛才的《花開富貴》僅葉子就需要5種不同程度的綠砂。
鄭鐵軍是清朝末年“鄭氏砂藝”創(chuàng)始人鄭克祥的第五代嫡孫。據(jù)鄭鐵軍介紹,鄭氏砂藝是一項利用天然彩砂純手工制作的民間工藝,祖輩鄭克祥首創(chuàng)鄭氏金銀絲砂畫,距今已有160多年歷史!翱上У氖,后來受戰(zhàn)亂、災荒等因素影響,這項技藝幾近失傳”。
僅從父輩口中聽過“鄭氏砂藝”故事的鄭鐵軍,2000年到蒙古國一位朋友家做客時,偶然發(fā)現(xiàn)一幅頗有年代的京劇臉譜,上面刻有“鄭氏”兩字。“這就是我們祖?zhèn)鞯氖炙,我當時就覺得不能就此斷了,得把它重新傳承發(fā)揚下去!奔尤f分的鄭鐵軍,決定重拾祖業(yè)。
“祖先的砂畫只做京劇臉譜,用小米和本地砂礫作畫,受原料和技術限制,砂畫做工比較粗糙,色彩略暗,且難保存。”鄭鐵軍在努力探尋祖?zhèn)骷妓嚨幕A上,重點研發(fā)、創(chuàng)新,研究出“一根銀絲成砂畫”“立體砂畫”“水晶砂畫”等技術,尤其是“釉料覆膜”技術的創(chuàng)新,增強了畫面的色彩亮度、質感和美感。
經過21年努力,鄭氏砂藝由單一京劇臉譜,發(fā)展出100多個品種,不僅有傳統(tǒng)的砂畫,還包括楊柳青的年畫、山水畫、抽象藝術畫,以及不用輪廓的彩砂油畫等。隨著鄭鐵軍的工藝水平得到業(yè)界認可,他的《京劇臉譜》與《十二生肖》系列作品被首都博物館收藏。今年5月,《乾隆皇帝大閱圖》又被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收藏。
巍峨的山、清澈的水、爭奇斗艷的花朵、栩栩如生的人物,重煥生機的鄭氏砂畫,成為各大博覽會上的焦點,并走出國門。2016年鄭氏砂藝接到第一筆海外訂單;2019年上海世博會,美國客商布蘭頓被鄭氏砂藝作品吸引,一次性購買10萬美元的砂畫作品,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目前,鄭氏砂藝作品遠銷美國、德國、蒙古國及中東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只要有人喜歡,我都可以免費培訓。”近年,走出國門的鄭氏砂藝,在興隆當?shù)卣С窒,已?4個村莊開辦非遺文化培訓班,培訓出逾千名農民藝人。鄭鐵軍表示,未來計劃在3個鄉(xiāng)鎮(zhèn)建設就業(yè)工坊,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完)
本地新聞: |
河北新聞網
河北網絡廣播電視臺
長城網
河北共產黨員網
河青新聞網
石家莊新聞網
|
國內網站: | 中新網 | 人民網 | 新華網 | 中國網 | 光明網 | 中國日報 | 國際在線 | 中經網 | 中青網 | 央廣網 |
中新社分社: | 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貴州|廣東|廣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龍江|江蘇|江西|吉林|遼寧|內蒙古|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團|云南|浙江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