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0311-85290821

世界讀書日走進太行深山“望山書屋”:體味鄉(xiāng)情與鄉(xiāng)愁

時間:2021年04月23日    熱線:0311-85290821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圖為磨子溝村。 李春景 攝

  中新網(wǎng)石家莊4月23日電 (郝燁)春日時節(jié),太行山中段東麓的磨子溝綠意漸濃,余光橫照下,顯得嫻靜而深邃。若不是被四周連綿起伏的山包圍,掩映在群山深處的望山書屋更像是一座農(nóng)家民宅,遠離喧囂,沉靜且孤寂。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記者走進這座隱藏在太行十萬大山深處、最寂寞的書屋,感受當?shù)厝藦呢毟F落后到吃飽穿暖的知足和感恩,體味那割不斷的鄉(xiāng)情與鄉(xiāng)愁。

  從中國革命圣地西柏坡驅車50多公里,沿著高低錯落的公路盤旋而上,來到幾乎與世隔絕的小山村——平山縣磨子溝村。李白曾用“北上何所苦,北上緣太行。磴道盤且峻,巉巖凌穹蒼”的詩句來形容太行山的險峻。這或是“八百里太行”最深處的村莊之一,土地貧瘠稀少,過去多靠天吃飯。走出大山,過得溫飽富足,曾是許多磨子溝人打小的心愿。

圖為磨子溝村。
圖為磨子溝村。  翟羽佳 攝

  沿村口影壁旁的青階循級而上,最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點綴在古樸民居中的望山書屋。這座地處海拔1100多米的書屋坐西朝東,由內外兩間屋子組成,總占地面積約55平方米。不同于城市中各類現(xiàn)代化的書店,掩蔽在群山深處的望山書屋顯得更為素潔。

  書屋旁,牌匾懸掛在垂直的木樁上,上面“望山書屋”四個字古樸而又遒勁。據(jù)介紹,自2012年起,中新社記者就開始關注這里,這座書屋便是由中新社記者策劃的,圖書也是由他們挑選和捐贈的。

  “望山書屋”之所以取名“望山”,是因為山里人對山的那份特殊情感。磨子溝人祖祖輩輩居住在太行深山,黨的十八大以來,革命老區(qū)平山縣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縣人民擺脫貧困,奔了小康。這個曾被認為是當?shù)刈钇、最落后的地方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給沉寂的大山帶來希望。

圖為望山書屋牌匾!
圖為望山書屋牌匾。  翟羽佳 攝

  步入望山書屋,屋內布局古韻十足,一座石磨立在中央。磨子曾是磨子溝家家戶戶的標配,而磨子與糧食相關,寓意著豐收和富足。磨子溝村黨支部書記張二朝介紹說,書屋由一座廢棄的碾房改造而成,村里對碾房進行了加固和粉刷,門窗也更換成了古香古色的中式門窗。

  環(huán)視書屋,房頂上還保留著木梁,書屋墻面上安裝著由原木條切割而成的木質書架,上面擺放有門類齊全的圖書,有文學類、養(yǎng)生類、心理類、種植類等讀物約五百冊。

  行至內屋,南面墻上開辟的窗欞正對著大山。順著窗戶向外望去,蒙蒙的山霧繚繞在山間,冷峻的大山充盈了整座窗欞,這里就是望山書屋的閱覽室。

圖為磨子溝村!〉杂鸺 攝
圖為磨子溝村!〉杂鸺 攝

  2012年6月,中新社記者首次探訪磨子溝時,這個村莊沒有通訊信號,電視畫面仍處于“黑白時代”,村民們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騾子和騾車。孩子坐著騾車下山去上學,梁云平在山區(qū)教育扶貧工程的幫助下實現(xiàn)了求學夢。

  現(xiàn)在的梁平云已經(jīng)讀大三,假期閑暇時,她喜歡來到望山書屋,在閱覽室內手捧熱茶,品讀書籍。在她的眼里,如今的磨子溝跟山下的生活差距在縮小。作為從磨子溝走出去的大學生,她盤算著畢業(yè)后回村發(fā)展,她說磨子溝是她的根。

  如今,磨子溝常住人口僅剩9戶14人,平均年齡70歲。相比一些村莊,今天這里或許還沒那么富裕,如何鞏固脫貧成果、防止因病返貧等,也成了當?shù)馗刹咳罕娨廊灰Φ氖虑椤?/p>

  村里人常說,從貧窮落后到吃飽穿暖,對于現(xiàn)在的生活,他們很知足,也很感恩。閑時,他們會來到望山書屋,期待依靠知識,擺脫陳舊觀念,奔向幸福生活。(完)

編輯:【高紅超】
中新社簡介      |      關于我們      |      新聞熱線      |      法律顧問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